再迁坪石 1940年,由于云南瘟病流行,且日军准备进攻缅甸,云南危急。同时,经由粤北会战,日军暂时失去深入广东腹地的能力,以韶关为中心,粤北成为一个较为稳定的后方,处于安全带内的坪石成为了中山大学回迁广东的新校址。正如离开澄江时,许崇清在《告别澂江民众书》中写道,“我们仍本着奋斗精神,努力完成抗战大业。”中山大学全体师生回迁岭南,在粤北的大山小村中延续华南教育的火种。 迁至韶关后,中山大学以坪石镇为中心,各学院分散进入坪石镇周边村镇办学。战时房舍紧缺,中大师生借住进村民家中,办学所用的教室则是借用当地寺庙或祠堂,或是用树皮做屋顶,用竹片钉墙壁,自己一草一木搭建起来的。师生们日常饮食以糙米饭和时令蔬菜为主,衣服破了也需要反复缝补,课余时间中大师生还会帮助村民收割稻子、采摘野菜。 艰苦的办学环境从未动摇中大师生的治学初心,许崇清依旧提倡学术研究,聘请多位著名学者到校传道授业,中大教授们也始终坚持高质量教学,师生们的讨论声与翻书声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交织出一首不屈的求知之歌。 点击下列按钮进入三维模型 定友图书馆 工学院石墩 工学院旧址 师范学院旧址 中大天文台 文学院旧址 校本部旧址 工学院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