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迁梅县

         1944年秋,湖南衡阳沦陷,粤汉铁路全线告急,1945年1月,日军占领中山大学农学院所在地湖南章宜,战火波及到粤北韶关、乐昌等地,坪石陷于被包围之地,中山大学发布通告进行紧急疏散,师生分多路疏散到仁化、连县、粤东梅县等地。1945年3月,中山大学决定将校本部设于梅县。

         中山大学迁至梅县之初,经费紧缺,人员离散,条件艰苦。学校在梅县和周边村庄寻觅可容纳师生暂时栖身之地,分散进入客家大屋或村庄公房办学居住;教授则前往当地政府暂借食粮以应一时之需。幸得粤东各县政府和乡亲的大力支持,学校才得以恢复课堂、赓续学脉,不久后又得教育部核发的5000美元用作救济费,学校经费方面有所缓解。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9月3日,全国庆祝抗日胜利。梅县各界在公共体育场举行庆祝大会,中大师生参加了当地举行的同盟胜利杯男女篮球公开赛,与梅县人民共同庆祝抗战的最终胜利。10月下旬,中大师生终于齐集龙川老隆,集体乘船返回广州,回到阔别七年的中大校园。

回望过去,
中山大学在抗战的烽火岁月中,
虽受敌机炮火之威胁,
仍本奋斗之精神,
焚膏继晷,孜孜不倦,
以冀无负迁徙之途父老兄弟之属望。
今日,我们借科技穿越时空,
用3D摄影扫描与全景图拍摄,
精心雕琢那段峥嵘岁月中的每一个细节,
重现中大师生在动荡中坚守学术、传承文化的壮丽图景。
这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凝视,更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让我们携手并进,
在中山大学新的百年征程中继续发扬那份坚韧与执着,
让智慧与勇气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
共同书写属于中大的新篇章!